人员更替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常态,但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更替却尤为频繁。
从董事长到总经理,从头部机构到尾部平台,大半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都已换新上任,消费金融赛道或将迎来新气象。
【资料图】
三分之二消金公司更换高管
据「消费金融频道」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6日,共有19家消费金融公司有人事更替的记录,占所有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二。
其中主要人事更替后如下表:
图片可知,今年以来共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更换了董事长,分别是蚂蚁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和中原消费金融;3家消费金融公司更换了总经理,分别是海尔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和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此外,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更换了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副总经理等核心职务。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大半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已经完成换血,即使排除下半年其他机构更多可能的人事更替,也算得上是自有消金公司成立以来行业人员更替涉及最广的一年了。
消费金融人员的更替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任期满后正常的人事更替,二是股东变更带来的人事更替,三是为了充实经营层管理,以便公司业务更好地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来,多数消费金融公司核心领导层的更改是为了适应大环境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在经济下行、消费金融市场愈加饱以及参与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迫切需要了解市场、了解新技术的领头人。
举例来看,湖北消费金融新晋董事长蔡碧在湖北银行拥有多年的信贷营销经验,是位经济师,更是湖北银行现任最年轻的管理者,其能力可见一斑。
中银消费金融新CFO车宣呈为管理学博士,具有金融行业资深管理经历,先后任职于浙商银行、蚂蚁金服、南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任网商银行、招行旗下直销银行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的财务负责人,组织参与了多家新型银行机构的筹建工作;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创新转型有丰富的经验。
小米消费金融新董事长岳凯也拥有20年金融工作经验,并且是在小米消费金融发展不理想的情况下接任,也是被寄予厚望。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2023年是要小心谨慎的一年。金融行业监管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可能会带来更剧烈的行业洗牌、市场分化。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市场蛋糕更为艰难,消费金融公司必须“高筑墙”“广积粮”。
融资步幅更大
如果说科技手段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是消费金融公司铸就护城河的“墙”,那么增资和多渠道融资等就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粮”。
「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蚂蚁消费金融从80亿增至185亿,增资幅度达131.25%,尚诚消费金融从10亿增至16.24亿元,增资幅度达62.4%,海尔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10亿增至15亿,增资幅度在50%……可以看到今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幅度普遍比较高。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行ABS上同样热情高涨。仅7月以来就有3单ABS,分别是7月24日马上消费金融20亿的《安逸花2023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申购和配售办法说明》、7月19日海尔消费金融10.48亿的《海鑫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7月17日兴业消费金融20亿的《兴晴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数据显示年内已经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共计发行8单ABS,发行金额合计107.57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面的101.15亿的总额。在单只ABS金额上,今年也要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随着LPR的不断下调,企业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发行ABS,不仅能降低资金成本,还能够优化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负债结构,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提高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增资和融资,直接目的是扩大分期和贷款类的业务,并且满足相关监管条例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总的来说,虽然消费金融市场在持续升温,但是行业间的厮杀却愈演愈烈。消费金融机构频繁的动作提前做好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