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馨香浓稠,谷香四溢,鲜滑软糯,入口暖心……在赤峰人的餐桌上,敖汉小米是永不过时的宠儿,一碗热腾腾、黄澄澄的小米粥,不仅慰藉着人们的味蕾和乡愁,更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悠久深远的饮食文明。
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又以“粟”为首,“粟”即指小米。古书对华夏农耕起源早有记载:“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在耕作条件落后的古代,耐旱多产的小米便担纲重任,滋养着华夏先民,赋予华夏儿女坚韧朴素的品性,孕育出传承数千年的不朽文明。
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是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其土壤中含有丰富铁、磷等矿物质,地貌、气候、土壤都为谷物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得天独厚的敖汉小米也因此品质出众、口感极佳,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食用性与商品性俱佳。
展开历史长卷,被誉为“活化石”的敖汉小米已然成为8000多年华夏农耕文明的鲜活注脚。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兴隆沟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碳化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旱作农业遗存。201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早在史前时期,敖汉小米就成为北方先民果腹充饥的主要食物,并且后来沿着草原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让西方人品尝到了古老的东方美食。
从敖汉小米耕作方式、民谚民俗、传统烹饪都可以窥见远古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印迹,观一粟而知千年文明传承。
小米味甘性凉,是熬粥的不二之选,温和滋补的小米粥不仅有着“代参汤”的美誉,还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在辽代,某日国君召集群臣,设宴庆贺皇子满月。突然,婢女匆匆来报,说皇妃奶水不足,饿得皇子哭叫不停。众臣无计可施,面面相觑,只好谏言皇帝在民间重金征求良医。一个叫杨诚的乡医毛遂自荐,被皇帝请到捺钵行宫。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乡医成竹在胸家,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先从褡裢里取出半碗金黄的农家小米,又添了几味中草药,再用井水把小米淘洗两遍,将米放在紫檀色沙锅里,文火慢熬良久。但见锅内汤浓金灿灿,米烂扑鼻香,盛入碗里,少时便在银碗周边内凝结一层薄如蚕翼的金黄色米油,配以汤里红色的枸杞和中药,犹如日落银盘、星火灿烂。皇妃缓缓喝下小米汤,顿觉心旷神怡,连食几日,面色红润,气血补足,奶水随之而来。辽皇龙心大悦,大宴杨诚。当问及是何灵丹圣药之时,杨诚答曰:“并非神药,只是乡野偏方。小米汤对产妇有保健催乳之功效,我所用者,只是寻常家种粟物,对症以施,是食疗之法。小米古称为’粟’,乃五谷之首,大汉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辽皇对杨诚医术赞不绝口,对其大肆行赏,杨诚却推谢了封赏,说:“草民治病,不图恩惠,只为利泽苍生、拯危扶溺,只要天下各族百姓和睦相处、永绝战事,就是臣民之福气了。”
时至今日,小米粥依旧是中国人最为推崇的“月子餐”。产妇在生育后,食用小米粥配以红糖,可补因生产而致的后天之虚,又可清由虚而致的胃中之热,堪称产后良药。因其含铁量高,故对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小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都较高,产妇、老年人、病人、小儿尤为相宜。小米所含的矿物质具有补血、壮体、防治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作用。
在被誉为世界小米之乡的敖汉旗,小米几乎成为了这里的饮食文化图腾,小米产业及其产品蜚声海内外。敖汉小米被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公认为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在规模化种植、销售、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四色米、富硒米、胚芽米、月子米、石碾米、黄金米、红谷米、小米油、小米皂、小米锅巴、小米酒……各色各样的敖汉小米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畅销全国。
为保护敖汉小米传统种植品种,长期以来,敖汉旗对濒临灭绝的农家传统种植品种进行搜集与整理,构建了全方位保障体系,建立全国首家旗县级旱作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旱作农业品种保护基地,确保原种的纯正和多样性。2016年,敖汉旗与中国航天集团合作实施航天育种,敖汉小米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2022年,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发展绿色谷子生产基地15万亩,有机谷子生产基地7.4万亩,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有机化生产的产业格局。3400余户敖汉小米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各大电商平台畅销不绝。传承几千年的敖汉小米,正从家乡的餐桌走向各地,把正宗的中国味道推向世界。
来源:赤峰日报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