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山上,青山叠翠、绿意绵延,鸟语花香;八舟河里,碧波荡漾、虾游鱼跃,燕雀齐鸣……每个村寨,处处皆景。
黎平县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机制、强治理、抓产业、美环境,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黎平”。
护山治水 筑牢生态屏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干净了,还有了文化气息。”走进肇兴镇岑所村,只见这里步道整洁美观,院落花团锦簇。一面面绘制有生态文明内容的文化墙令村民陆建钢兴奋不已。
做活水文章,建好绿屏障。黎平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大生态战略行动,全面开展水生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全力筑牢生态屏障。
2018年以来,该县先后印发了《黎平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黎平县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重点加强对高排放企业、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力度,加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实施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收转运、生活垃圾焚烧及发电飞灰填埋等工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县内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全覆盖,已建成各类充电基础设施192个,分布于18个乡镇(街道)。
此外,借助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该县采取“线上+线下”等模式,向大众倡导智能、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绿色乡镇、绿色村(社区)、绿色学校创建。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推进,黎平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改善。“十三五”期间,完成营造林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75%,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稳定在100%,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点绿成金 深耕“绿色银行”
在黎平山峦叠翠、连绵起伏的山顶上,一排排“大风车”迎风招展、蔚为壮观。
位于华润新能源(黎平)风能有限责任公司的监控室内,各种风场发电机的状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墙上挂着的地图上,标满了风机运营和储备项目图标。
“黎平风力资源好,我们已经合作10年了。”据华润电力贵州公司发电部部长赵辉介绍,去年,该公司与黎平县签订了总装机容量500兆瓦、总投资4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
这是黎平深耕“绿色银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绿色小康县”,黎平县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相继引进华润电力、国电投集团、国药集团、海天味业等优强企业,落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并围绕“两茶一药”目标,与中国林业集团共建国储林项目和生态林业产业园,全力打通转换通道,生态经济效益凸显。
目前,该县建成投产使用风电场7个,累计并网运营装机容量35.31万千瓦,总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创造产值约12.5亿元。建成黔东南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个,2022年发电量达8700余万千瓦时,总产值2148.8万元。
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精深加工、结构调优、林旅融合“五大工程”,黎平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共建成百亩以上村级示范基地323个,千亩以上乡级示范基地26个,万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2个。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105.85万亩,实现产值12.68亿元。
贵州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万人合唱“村歌”侗族大歌田园展示现场 吴光辉 摄
依托“黎平山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从种苗、基地建设、油茶加工、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建设。现油茶种植面积达41.2万亩,投产面积29万亩,实现综合产值8亿元,受益农户5.4万余户。
茶产业发展也在节节攀升。2022年,该县茶叶种植面积为26.8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23.36万亩,干茶产量为1.4万余吨,产值14.32亿元。
黎平县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2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8%和31.89%。
精雕细琢 扮靓和美城乡
自“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开展以来,黎平尚重镇洋卫村以“黑+白”模式助推乡村庭院美化建设。夜晚,全村集结群众召开鼓楼会、院坝会,汇聚群众智慧为乡村庭院美化建言献策。白天则动员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美化庭院工作。
据洋卫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均介绍,该村发动群众5000余人次参与乡村庭院美化建设,建成微花园212个、微菜园105个、微果园33个、竹篱笆围栏1000余米、文化墙5幅和景观台1个。
全县以生态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抓生态创建、生态绿化、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等建设,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保护地+专班监管”“保护地+生态旅游”“保护地+自然教育”“保护地+乡村振兴”模式,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先后获得“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魅力县”等称号。
随着“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的不断推进,黎平县精雕细琢,持续推动“一处美”向“一片美”提升,将一个个留住根、守住乡愁的和美城乡扮靓。
黎平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用诗意栖居书写和美城乡新篇章。
黎平县高屯街道桂花台茶场(黎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亮点
“生态卫士” 守护绿水青山
“乡亲们,夏天用火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在黎平县洪州镇六爽村,不论严寒酷暑,这个熟悉的声音几乎每天都会传到村民的耳朵里。这是当地村民称为“生态卫士”的护林员黄传还在向村民“喊话”。
每天早上,黄传还都是一如既往地早起,然后身穿迷彩服、臂戴红袖套,出门山上护林。回家后,他就手持小喇叭走村串巷,提醒村民注意森林防火安全。
2017年,黄传还通过多项考核筛选,被洪州镇政府聘任为六爽村生态护林员。多年来,他坚守岗位职责,用心用情守护六爽村的绿水青山,2019年被评选为贵州省十大最美生态护林员。
在黎平,像黄传还一样的护林员有2300余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当地的青山、绿水贡献青春,筑牢森林“防火墙”。
黎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高位推动“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开展,全面抓好造林绿化和生态经济建设,千方百计助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现双赢。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5个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169.47万亩、天然商品林面积37.14万亩,森林资源覆盖全县26个乡镇(街道)。聘用管护人员2440余名,其中,生态护林员2319名,天保管护人员125名。
黎平县林业局副局长黄金松表示,黎平将持续落实好生态护林员政策,做好林草资源管护,为乡村振兴贡献生态力量。
构洞侗寨良好生态环境迎客来
特色村寨展新颜
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盛夏,位于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游的龙形街道构洞村内,游客络绎不绝。
“有山有水有民族风情,还有特色美食。”和朋友第一次到此旅游的广东佛山游客张苗说,“在这里能感受到诗和远方,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黔东南州生态村,构洞村境内不仅拥有远近闻名的外和寺、高坝峡谷及渔业科技体验基地,还拥有独特的“北斗七星”寨落分布、丰富的侗族文化节日以及完好的森林水源生态、悠久的耕读传家传统,每年均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得益于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村里的生态变好了,河里的鱼也多了,还有鲜见的娃娃鱼出没。”望着村庄生态变好、环境变美、知名度扩大,构洞村党支部书记陆再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构洞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从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等组织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养鱼、油茶、茯苓、农村电商等产业,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
同时,该村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行动,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寨。
“以前村里人乱丢垃圾,车辆也到处乱停。现在每个寨子都有固定停车的地方,路上也看不见垃圾,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对比往日,村民陆再辉感慨万千,“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生活不比城里差。”
今年“五一”期间,构洞村举办了首届“七星侗族摔跤节”,通过摔跤比赛、农耕展演、田埂赛歌、浑水摸鱼抓鸭、户外烧烤、长桌宴等系列活动,吸引3000多名游客前往体验,激活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潜力及活力。
手记
盛夏的黎平,目之所及,满目皆绿、满眼生机。天然石桥、清净河水、生态产业、质朴笑脸……均传递着当地父老乡亲对幸福生活的感恩,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爱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整个地球负责。”黎平人在鼓楼下围坐聊天时,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由此可见,生态保护早已在当地深入人心。
近年来,在多方推动下,黎平的生态补偿、损害赔偿机制不断完善,绿色产业、生态产品取得实质进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如今黎平县是推窗见绿,空气清新。每一个古村、每一口古井、每一座民居,都与碧水蓝天、鲜花绿树相得益彰。山清水秀间,人们的生活更滋润了,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更足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陈化勇
二审 李丽
三审 熊诚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